俏皮的辮子呀~~
你究竟想去哪兒?
------------------------------------------
主持的時候,致詞嘉賓麥克風碰!的一聲掉了怎麼辦?
活動開場後,致詞貴賓在掌聲的促擁下優雅的來到舞台,深深一鞠躬後,移步到講台前準備開始演講,工作人員協助調整麥克風的高度,突然『碰!』的一聲,麥克風重重的撞到講桌發出巨大的聲響,場面頓時鴉雀無聲,一片靜默式的尷尬。這是一場具有承先啟後意義的論壇活動,探討產業轉型過程中需要開啟的重要鑰匙,實際將理論化為技術應用,促成未來更多的發展!
此時主持人順著那一聲巨響說:『真是擲地有聲!相信今天的論壇活動一定能夠帶來啟發,協助產業實際轉型,讓技術應用落地發生!』
現場出現彼此會心的淺笑聲,氣氛和緩了,致詞嘉賓也開始他的問候與短講。
一切嚴絲合縫,順理成章。
活動總是充滿意外,而意外能否成為意外的驚喜,讓插曲變得柔軟而順暢則考驗著主持人的專注力與反應能力。會後,有與會者特地來到台前聊天,順便問問怎麼接上這話的? 老實說,其實我也不知道。這不在計劃中。
然而,我想這也許是一種觀察力的養成。主持過程中一直有個習慣:不斷的觀察。聆聽講者在講什麼?看他的臉部表情和手勢、看看現場的工作人員在幹什麼?掃視現場與會者的表情感受、尋找下一個行程的講者坐哪兒?下一個舞台上的準備工作是什麼?ppt 順不順?音響和燈光的狀態…等等,然後再回到講者進行中的事件,不斷反覆。
讓活動『順』,是主持人最重要的工作,這個工作要靠很多人一起達成,妥善的各司其職才能撐得起來,但主持人是事件呈現在觀眾面前最後的把關者-- 所有的訊息幾乎都從這張嘴說出來。把這個『順』放作中心思想,讓所有參與活動的人一起渡過美好的活動時間便是每次主持的主要策略,那麼行為自然就能更接地氣的關注在舞台和參與者的需求及感受上了。
其實啊,主持是件耗神費力的工作呢!所有的準備工作都是日積月累,一點一點的養成、持續不斷的學習才能達成 穩健且臨危不亂 的基本要求喔!
#主持二三事 (1)
#不藏私經驗分享